滨海新区:传承实业报国精神锚定实体经济方向

  日前,天津新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土建及设备基础施工按预定节点顺利推动,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具备每小时2000标准立方米高纯度氢气生产能力。该公司由永利化工公司联合多家企业组建而成。永利化工的前身,便是大家熟悉的永利碱厂,这家历经107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始终秉承当年民族企业家创业时“相信科学、发展实业、顾全团体、服务社会”的四大信条宗旨,始终秉承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国家繁荣、民族兴盛紧密相连,其发展也正折射出滨海奋斗精神的独特内涵。

  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华路上的一座二层小楼,铭牌上写着我国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等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这座小楼几经保护、修葺,依然维持着当年的模样。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孙学悟等人在塘沽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黄海社,合称“永久黄”团体。他们潜心科学研究、延揽高品质人才,旨在“仿欧美先进诸国之成规作有系统之研究……并为国内树工业学术”。

  据永利化工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健介绍,20世纪初,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范旭东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塘沽丰富的盐业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认定这里是发展民族化工事业的宝地。1914年,他在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1916年4月,生产出由中国人制造的让普通国人都吃得起的精盐,结束了中国人食用粗盐的历史。这只是范旭东事业的第一步。为实现实业救国和发展化学工业的夙愿,1917年,他开始了以盐制碱的科学探索,在塘沽建起亚洲第一家索尔维法碱厂——永利碱厂,这是我国民族化工史上第一家制碱企业。其后,范旭东邀请留美归来的侯德榜任总工程师。1924年8月,永利碱厂开工出碱,因为铁含量高,碱变成了红色。为解决产品质量上的问题,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废寝忘食,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1926年6月生产出洁白的纯碱,定名为“红三角”牌,当年8月一举获得美国万国博览会金奖,被组委会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更为难得的是,侯德榜丝毫没有保留,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已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向世界公开,对世界制碱工业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曾在给范旭东的信中写道:“责任所在,拼命为之。”可谓民族化工先驱对国家和民族的铮铮誓言。

  抗日战争全方面爆发后,范旭东于1938至1945年西迁四川,创办久大川厂、永利川厂等实业企业。在永利川厂所在处,范旭东将所在地命名为“新塘沽”,并将这三个字刻在崖壁上,希望在此重建中国化学工业基础。而正是在永利川厂,侯德榜克服异常艰苦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了联合制碱新技术——“侯氏制碱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技术。

  抗战结束后,永利和久大的技术人员回到塘沽,企业1952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实行公私合营的大规模的公司,后改名为天津碱厂。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春潮澎湃,按照城市规划,2005年12月18日,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在临港经济区正式开工。2014年,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吕健和记者说,如今,永利化工已从最初单一的盐化工实现向海洋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港化一体化相结合的现代化工的延伸与转变。承载着企业光辉历史的“红三角”品牌实现了新的跨越,一座节约型、集约型、生态型的综合性现代化工基地矗立在渤海之滨。

  如果说永利化工是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滥觞,那提及滨海新区近代民族工业,则更可上溯至洋务运动时期修建的大沽船坞、塘沽南站等。

  随着西方殖民者东侵叩关的隆隆炮声,万马齐喑的神州大地上开始了一场国人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当时的滨海地区是洋务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洋务运动为滨海地区经济开发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最初的基础设施。

  在海河北岸、新华路东端,有一座写满沧桑的火车站,这里便是塘沽南站。为运输煤炭,经李鸿章奏请,于1881年修建了唐胥铁路,后相继延长至塘沽、天津,是为唐津铁路。1888年10月9日,历经磨难的唐津铁路全线通车,塘沽成为中国最早拥有近代铁路的城市,塘沽南站(最初称为塘沽火车站)是唐津铁路上第一批运营的火车站,也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火车站。2004年10月,该站作为客运车站不再使用。但唐津铁路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卢沟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京山线。由唐山经塘沽至天津的铁路虽已建成100多年,但仍在京山线上使用。

  位于滨海新区海河下游南岸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是1880年李鸿章出于北洋水师修理舰船的需要而建设的,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近代化造船厂。它不仅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民族工业摇篮,而且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其建设和发展直接造就了中国北方第一代产业工人,而且为日后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造船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实业报国,是滨海新区人的精神传承,也是禀赋所致。滨海新区拥有的区位、交通、政策、人才、产业等诸多优势,都决定了发展实体经济、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强区之基。一代代建设者,都紧紧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而这也正与新时代我们国家发展脉搏相呼应。

  回望历史,能够正常的看到,实业兴则经济兴,实业强则国家强。2019年初,习视察滨海新区时指出,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攀登世界高峰。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李文增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发展实体经济,滨海新区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和经验。37年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滨城”的改革先行者们在探索中前行,“筑巢引凤”打造外资聚集区。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丰田汽车、三星、诺和诺德、PPG等一批知名外资企业相继落户。发展至今,新区已拥有1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飞机、大火箭等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北方制造业重镇。新区基础雄厚,行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特别是近年来,众多高端制造业企业纷纷落户,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新时代新使命,为实现新区高水平发展突围突破,滨海新区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坚持“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制造业是“滨城”的根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滨海新区的顶梁柱。目前,滨海新区正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快发展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经济。

  4月12日,一汽丰田全新TNGA越级轿车“亚洲狮”在天津基地泰达工厂正式下线年积淀丰厚底蕴的泰达工厂,在顺利完成亚洲狮制造准备工作的同时,同步使工厂的产品力与智能制造水平得到越级提升;近日,世界首座设计标准为350公里时速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盾构施工拉开大幕,该铁路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天津港航工程公司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迎来开门红,施工效率打破同类项目沉桩工效纪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标志着天津港航工程公司成功进军山东省海上风电市场……

  多领域突破核心技术难关。“十三五”期间,由天津飞腾联合麒麟软件打造的“PK”体系已逐步成为引领我国自主可靠软硬件体系发展的引擎;在生物医药领域,昂赛细胞、合源生物、康希诺、瑞普生物等企业针对新药、疫苗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力神电池、中电科十八所、巴莫科技等单位围绕高镍正极材料、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高比能准固态锂—硫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专项持续发动技术攻关;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部署有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正在推动新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研制与部署。

  紧抓实体经济,滨海制造正大步迈向滨海“智”造。《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纲要》将“坚持制造强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作为单独一章予以重点阐述,并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滨海新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居于全国前列,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国家先进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区。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建新表示,坚持制造强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滨海新区有底蕴、有基础、有优势。应“风物长宜放眼量”,静心绘制、耐心欣赏这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引领、产业实力日臻雄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制造强区”壮美画卷。(记者 陈西艳)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详细】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详细】